懶散派的整理收納師——本多沙織

by ARu

整理收納的發展與起源

現代整理收納產業的起源地是哪裡呢?你跟我一樣,直覺是日本嗎?答案其實是美國。美國從1980年代,就已經開始發展整理收納系統並且建立行業協會。但對台灣的影響而言,則是在日本精益求精的淬煉下,各種整理心法更為人所知。1990年代的收納教主近藤典子,強調每一分寸都不放過的收納方式;2010年代則是近藤麻理惠、山下英子相繼發表著作,使得日本整理收納受到世界性的矚目。其實,好的整理收納方法及觀念通常重疊,但每位作者能否引起讀者的青睞,端賴講述方式能引發讀者共鳴。

初探本多沙織的收納風格

我曾上過兩位整理老師的課程,都提到本多紗織,再加上她的著作有中文翻譯,因此我特別買來了解她的收納風格。1本多沙織的社群標籤,輕鬆收納優先(生活重視ラク優先)、無印良品收納。她的著作特色在於大量精美的圖片,整本書就像是無印良品的生活應用圖錄,讓人彷彿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,營造出令人嚮往的小日子氛圍。

本多沙織的著作重視圖像,以自家為例,這讓人對她家的小宅格局和佈置方式熟悉且充滿親切感。這樣的小宅能展現多少可能性,實在令人驚訝。

► 延伸推薦 小坪數‧輕盈小日子 – 減法生活 | 極簡主義 | 斷捨離 | 整理收納 @ 16坪無印小宅 (ayassimplelife.com)

翻拍:《無印良品的收納》頁20

本多沙織的輕鬆收納哲學

無印良品的收納》歸納了本多沙織的輕鬆收納哲學。收納,是一種能讓生活更加輕鬆便利的手段,是為了能在家裡、在房間中生活的更為舒適的一種準備。

整理是對未來的投資

如果把當下所做的整理當作讓之後的自己過得更輕鬆一點的投資,動力就會大大增加。例如在睡前把桌面上的工具物歸原位,隔天就可以迅速開始作業。按:隔天享受檯面淨空未來的自己,請為過去的自己感到驕傲好嗎。

不要讓物品支配自己

物品的購買和收納是緊密相連,即使收的井井有條,但隨著物品的增加,平衡的系統還是會被打破。把東西帶進家裡之前,需要進行一番嚴格徹底的考量。

「整理」、「收納」和「收拾」之間的關係

整理,是把「必要」和「不必要」的東西進行分類,並把「不需要」的物品處理掉。
收納,是讓必要的東西能在必要的時候「呼之即來」。收納=構建平衡系統。把東西胡亂塞進櫃子裡,稱不上收納。
收拾,把用完的東西放到固定的地方。為了讓每天必修課「收拾」能更順暢的進行,我們就需要做收納,而為了收納起來更加輕鬆,減少不必要的物品的「整理」就十分需要了

收納的門檻要一低再低

如果家裡總是收拾不好,原因可能出在收納方法。關鍵在於,在家人最常放東西的必經之路上,放置沒有蓋子或門扇,可以直接把東西丟/掛/放進去的收納用具。(單手就能解決的開放式收納)

總結

本多沙織強調整理收納需順應人的性格,她家中的日用品,因為經常採取單手可輕鬆取用的吊掛收納,統一採用安全的白色、鋁材質,相較一般整理書是較多的暴露在可視範圍,但不凌亂。表面上看來輕鬆,其實仍是回到根本,謹慎挑選物品的質感,物品數量與空間容量相匹配。適時留白,保持物品之間的呼吸間隙,才能達到輕盈舒適的效果。

她將物品依照使用頻率分成三類:一軍=常用、二軍=偶爾用、三軍=待淘汰。生活的黃金區域應留給最常用的物品,將其他物品妥善安排或淘汰。「把家當作公司經營」般,嚴格區分「精英」與「冗員」,提高家庭的運作效率。

她的另一部著作《戀物、卻想一身輕》提到,從學生時代起,她就開始鍛鍊了選物的興趣,謹慎購物也成為她控管物品來源的基礎。由於喜歡無印良品的設計,她也曾在該公司工作,對產品十分熟悉。《無印良品的收納》便總結了她使用無印良品的心得。類似的書籍還有《沙代流無印收納哲學》,這本書對收納品的分析清晰,排版大方,是我從圖書館借閱後決定回購的工作參考圖鑑。

本多書中也提到,由於日本住宅常有固定尺寸,無印良品的收納用品也依此設計,即便搬家,也能輕鬆適應新環境。無印良品的簡潔設計,美感兼具實用、耐用性,成為消費者信賴品牌的魅力所在。 

總結本多沙織的收納方法,我認為有幾個重點:

  • 先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,為每個物品找到合適的家,且必須簡單易歸位,讓習慣得以持續
  • 盡情使用精心挑選過的物品,享受生活的愉悅
  • 定期檢視物品數量,依使用頻率區分,只保留空間內可容納且保持餘裕的數量
  • 選擇適當尺寸的收納工具,過小或過大都不理想,並善用吊掛收納(非常便利!)

你聽過懶散派整理法嗎?歡迎留言告訴我

  1. 本多沙織的繁體書大多絕版,因此本文封面的三本書都是洽三民書局購買簡體書,到貨需要較長時間 ↩︎

你可能也喜歡...

留下評論